部门规定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次数:12  【】  【关闭】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内知发函〔2018〕5号

工作措施

工作目标

具体内容

进度安排

负责部门

绩效指标

一、“专利制度创新”主体

(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1.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开展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形成利于推广的工作模式。

通过开展调研、座谈等形式,学习改革先行地区经验,推动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园区开展管理改革试点。

第一季度,组织厅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相关盟市、旗县区、高新区、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赴改革先行典型地区调研。

第二季度,召开座谈会,总结调研成果、交流工作心得,形成工作共识。

第三季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第四季度,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形成工作总结或报告。

局内:

知识产权处、专利处

盟市: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知识产权局局

指导有条件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工作成果

(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4.优化知识产权领域标准化和认证工作

全面推行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工作,形成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

深入推行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工作、推进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

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育一批区内知识产权贯标辅导机构和品牌辅导机构,培养贯标辅导专业人才,探索引进区外认证机构。

第一季度,制定完善自治区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登记制度和后补助政策(对获得外审员资格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形成工作制度。

第二季度,举办全区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总结座谈会和内审员培训班,总结贯标工作经验做法,对区内辅导机构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季度,赴江苏、广东等地对贯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贯标工作。

第四季度,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工作总结或报告。

局内:

知识产权处

新增贯标企业5家

(二)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

6.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内蒙古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为专利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推动自治区科技创新与专利技术产业化。

聘请相关专家对《条例》(草案)进行完善。

继续加强与自治区人大和法制办沟通协调,适时安排开展立法调研等准备工作。

第一、二季度,聘请相关专家对《条例》(草案)进行修改。

第三、四季度,按照自治区人大和法制办安排,适时开展立法调研等工作。

局内:

政策法规处、专利处

完成工作任务。

二、“专利制度运行保障体系建设”主体任务

(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8.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开展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工作,提高全区专利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突出专利资助政策对专利质量的导向。

召开发明专利资助项目评审会。

与自治区财政厅协调资助款项。

第四季度,召开发明专利资助项目评审会,与自治区财政厅协调资助款项。

局内:

专利处

完成工作任务。

加强专利代理行业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整治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的行为。

加强专利代理机构的监管,摸清全区专利代理机构状况,强化不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查处无资质代理违法违规行为。

第一季度,摸清全区专利代理机构状况。

第二、三季度,查处无资质代理违法违规行为。

局内:

专利处

完成工作任务。

(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10.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

严格依法审查,加强对专利申请环节的监控,提升专利申请审查质量和效率。

多措并举,保证专利审查质效优异。

对低质量专利申请进行常态化监控。

全年,加强内部人员培训,保证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稳定在优秀水平。

局内: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

实现基础业务差错率低于5%。

制定并完善《呼和浩特代办处专利优先审查业务规程》。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鼓励优势产业发展。

方便申请人、减轻文件准备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角度出发,进一步简化办理优先审查的手续。不再要求提交检索报告,提高审查效率。

全年,对自治区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重点鼓励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热点领域专利申请进行优先审查。

局内:

专利处

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12.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通畅的知识产权融资渠道,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探索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产品,满足不同规模企业融资需求。

发挥各地区积极性,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第一季度,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区2018年金融服务工作方案》。与各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探索开发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产品。探索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新模式。

第二季度,研究开发企业质押需求在线填报系统,建立企业需求数据库。

第三季度,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开展金融服务培训。

第四季度,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对盟市金融工作进行考评。

局内:

知识产权处

生产力促进中心

专利权质押金额比2017年提高20%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3.强化专利行政执法手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组织开展自治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 “雷霆”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侵权假冒     行为。

第一季度,制定并印发“护航”、“雷霆”专项行动方案。

第二、三、四季度,深入开展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合执法;入驻赤峰农博会、满洲里科技展会、锡盟畜牧业展会开展展会执法。

局内:

专利处

全年处理专利侵权假冒案件300件以上。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5.构建专利大保护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提升线上案件办理效率和线上转线下案件协作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深化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协作,针对线上专利侵权假冒线索,积极开展线下调查,依法进行快速处理。

第二季度,与国家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协作调度中心签订工作协议,同时组织我区执法业务骨干培训。

第三、四季度,开展电商领域专利执法。

局内:

专利处

全年组织电子商务领域执法培训1次,电商侵权假冒案件20件以上。

(四)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6.培育知识产权高端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知识产权人员培训工作,继续进行法学(知识产权)双学位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专利审查人才等各类实务型人才。

针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双学位学生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培训。

第二、三季度,在内蒙古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开展短期知识产权相关培训。

局内:

专利处

开展短期知识产权相关培训1期。

(四)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7.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培育知识产权人才,提升自治区代理机构的业务能力,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引进1-2家专利代理机构

2、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

第一季度,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

第二、三季度,在内蒙古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开展短期知识产权相关培训。

全年,引进1-2家专利代理机构。

局内:

专利处

开展短期知识产权相关培训1期。

引进1-2家专利代理机构。

(四)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8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

培育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评选全区第三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培养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师人才,少数民族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师。

编写全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规划,编译蒙文中小学知识产权教材,对部分试点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培养中小学知识产权师资人才。

第一季度,编写全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规划,编译蒙文中小学知识产权教材,帮助试点学校行成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制度和体系。

第二季度,举办全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宣传活动和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培养并选拔中小学知识产权师资。

第三季度,赴江苏、广东等地对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国家级试点学校进行调研和座谈。

第四季度,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工作总结或报告。

局内:

知识产权处

新增全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0所,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所。

三、“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体任务

(一)专利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20.完善县域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构建培育自治区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与自治区文化厅、工商局、广电局、旅游局等单位沟通协调,通过试点培育,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开展。

第一季度,开展有关工作研究。

第二季度,按照国家局相关部署,联系有关部门,开展试点培育工作。

第三季度,持续推动培育工作开展,赴相关地区调研。

第四季度,形成工作报告。

局内:

知识产权处

形成工作报告。

(二)专利引领产业升级

21.实施专利导航工程

1.引导试点企业掌握国内外竞争对手专利信息;

2.引导试点企业开展专利布局;

3.指引试点企业产品开发逐步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企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

根据自治区企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实现需求,开展专利信息深度分析,形成专利分析报告,宏观上为企业发展方向、定位和路径提供指引,微观上为企业技术研发、专利布局、专利运营、风险规避等活动提供策略参考。

第一季度,在全区开展专利导航需求调查。

第二、三、四季度,根据需求选择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发挥专利在产业发展中的导航作用。

局内: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建成2-3个专利专题数据库,开展分析研究。

(二)专利引领产业升级

22.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加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的推行力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工作。

积极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标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示范、优势企业的培育力度,对新培育的示范、优势企业进行表彰。

第一季度,开展示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审员培训。

第二、三季度,组织2018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申报工作;对2013、2016、2017年度的示范、优势企业进行考核;对2015年度的示范、优势企业进行复核;对新培育的示范、优势企业,新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进行表彰;组织人员参加外审员考试。

第四季度,开展第三期示范、优势企业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相关调研活动。

局内:

知识产权处

区内:

各盟市知识产权局

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5家。